156 0002 8861
被甲方廉价嫖过的最后一次,这个设计公司决定从良。
©
小赵先生 | 文
观点 /价值观 /2018-12-08


那些跟我相敬如宾的可爱甲方

我愿一如既往地为你立起孤独的牌坊

并深情向你说一句

“ YES,I DO ”


一生所爱卢冠廷 - Beyond Imagination (Deluxe)


本文预计  25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6 分钟


午饭以后,再看窗户外面已经是白茫茫一片雪的世界。


这样的时候,工作的节奏实在不能太激烈。


慵懒之余,我打开项目档案开始翻阅,一页一页的项目信息,这些年服务的客户还真是不少。


庆幸的是,至少90%的项目都顺利交付,大部分客户都成为了好朋友。


还有10%的记录,是不怎么愉快的,在这里面,有设计理念不同频产生争吵的,有因客户项目流产终止合作的,也有恶意拖延尾款的。


当然说拖延好听一点,实际上是根本无望收回了。


总之这部分项目里面,有好聚好散,也有不欢而散。


我也很想跟很多公司对外宣传的那样去说,我们项目的完成率是100%。


但对于服务型公司来说,这种牛吹得几乎毫无新意,夫妻之间尚有分歧,又何况甲乙双方呢?


所以坦然面对和分析那些不愉快的项目,好过于对着市场自欺欺人。


而我透过那10%的搁浅项目,除了反思之外,更多的其实是无奈。




1


甲方的问题


  


我是一个很容易自责的人。


比如每次想起那10%的搁浅项目,出于人道主义,我都特别想给这些客户去一个致歉电话。


但最后经过对项目的深思熟虑,再看一眼被拖欠款项的时间和数额,我总会把这一声中肯的对不起毫不犹豫的咽下去。


因为几乎每次我自省以后都会发现,原来自己才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弱势群体。


很典型的案例,就像总有一些最开始看上去与你三观很一致,且给人感觉逼格很高的创业公司。


经过几轮推心置腹的深度沟通,你兴奋到好像找到了稀有的知己,并像对待自己的项目一样为其列出了非常详细的全案(或者年度)计划,誓与其共进退。


就等那边一声令下,你秣兵历马准备攻城略地的时候,那边回了你一条微信,你先帮我们设计个LOGO(或者其他任何单项的小设计均可代入)磨合一下节奏吧。


OK没问题,虽然心里有点小失落,但初次合作甲方的要求也能理解。




于是经历翻来覆去的沟通最终艰难定稿,你热情复燃,心想下面终于可以一起去创作更有趣的事情了。


结果日复一日,几个月后收到了如下的回复:经过一段时间的应用,发现这个设计并没有对我们的形象和销量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经过再三考虑,你们的实力有待考证,后续的项目我们暂时搁置吧。


最后,你表示诚意廉价付出的一个小设计,被人家拿来降维打击,大谈什么销量和系统形象,而你就像吃了一颗苍蝇屎一样,瞠目结舌之余,脑袋里是满屏的省略号...


所以某些甲方更像无耻的嫖客。


这些人的自私在于,你要跟她相敬如宾的组个CP,他却因惧怕婚姻的付出和约束,就此跟你谈谈一次的价钱。


廉价嫖娼也就算了,事后还要求人家为你传宗接代,最好还能生个儿子。


被婉拒后出门就四处散播你的姿势老旧,以及工作态度不严谨之类的谣言。


这是什么混蛋逻辑?




2


我们的问题


  


中国80%以上的中小型创意公司,大都处于廉价被嫖的状态。


这话不怎么好听,但不管你怎么据理力争,又或是多么努力地把自己包装成一个清高的形象,这个无法回避的现状是依然客观存在。


但这个状态,实在不能全部归罪于那些嫖客式的甲方,毕竟你出来站街,还跟人家要求正房待遇,这说不过去。


大部分中小型创意公司的劣根性在于,吃相太难看,大4A们不屑去吃的肉就那么多,而市场上那些小创意公司又像是一群红着眼睛抢食的狼,大有一种“有奶就是娘”的意思。


不可思议的是,大家几乎就像没见过客户一样,为了拿到一个项目,不惜降低预算与三观去迎合甲方。


这一点,无论是大项目的竞标,还是威客网的投稿,本质上其实都是一样的没有底线。




所以前面我说过一些看上去很清高的话,诸如:

“即使不赚钱,也要挑客户。”

“不参与任何形式的投标及比稿。”

“合作的前提,是你必须有一款可以打动我的产品,毕竟,我不想为一堆毫无价值的水货做溢价。”

...


这些态度很多人不理解,甚至一度被定义为装逼。


事实上,站在宏观角度,一家创意机构的态度,很大意义上取决于创始人的初心。


商业环境中,赚钱固然重要,但如果纯粹为了钱让自己的吃相很猥琐,那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毕竟如果单纯从赚钱角度考虑的话,干什么都比这个不可复制的行业更轻松,这也是创意人转行率居高不下的一个原因。


所以这是一个为了吃饱还是吃好的辩证话题,没有什么对错。


我的理解很简单,粗茶淡饭不一定没有营养,关键是吃的心安理得。




3


未来已来

让我们一起从良


  



我说过,甲方是一个终将灭绝的物种。


其实这不但没有骂街的意思,反而是在表达对行业的一种信心。


在之前的文章《我为什么对设计行业充满信心?》里面讲到,随着品牌化的推进,传统产业与创意产业的融合与完善是一个必经之路。


未来的创意产业没有甲方乙方,只有合伙人。


这就像生物进化理论,即便如恐龙这样的庞然大物,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退出历史舞台。


而所谓的灭绝,一定会带来更优秀的模式和物种。




我所理解的行业升级是,甲乙双方的深度融合,用三个词来定义就是:

共赢、共生、共情。


共赢的是利润和资源,

共生的是模式和未来,

共情的是梦想和价值观。


在那个生态下,我们与甲方之间再也不是一夜欢愉的关系。


终有一天,这个行业不再有嫖客。


致那些亲爱的甲方,无论你现在何地,我们将会在何时遇见,如果你是那个跟我相敬如宾,且想一起谈谈未来和梦想的人,我愿一如既往地立起孤独的牌坊,深情地向你们说一句:


“YES, I DO”。




  


最近在思考一件新的事情。


有没有一种可能,通过创作一个互联网产品,让所有创意人的付出,实现可复制性的变现链条?


有没有一种模式,我们不再收取甲方的设计和创意费用,而是以销量分红、股份、提成的形式,让自己的作品可以重复变现?


有没有一种产品,它不只属于甲方,它的每一个细胞里面,都流淌着我们的创意和智慧?


我不知道,这个模式是否可行,什么时候诞生,它需要经历多少坎坷。


我只知道,为千千万万跟我一样努力的创意人,创造一种更伟大的工作模式,将是我毕生的梦想。


未来已来,让我们一起从良。


祝你们阅后转发,贴心收藏。



  


方舟的周记

小赵先生




往期推荐

 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 我为什么对设计行业充满信心? 

《 好的设计,是抄出来的 

那些为你而走心的好文字





上海舟品牌

手机:15600028861

微信:fangzhoushuo
微信公众号:方舟设计(id:fangzhoudao)
站酷案例:方舟设计
古田路9号:方舟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上海舟品牌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上海舟品牌的完整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