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0002 8861
来,画完这只眼睛,让我们粗暴地谈谈梦想。
©
小赵先生 | 文
观点 /价值观 /2019-01-17

“ keep growing,fuck everything else. ”


You're No DifferentAlan Silvestri - Forrest Gump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本文预计  32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老罗终于出面了,在快如的发布会上。


这回他圆润的脸上隐约透出一点憔悴,但好在相声讲的依然不负众望。


即便聊天宝的名字和Logo看上去是如此毫无诚意,但也并未影响他坚挺地跟微信Chat一下。


这种带着一丝包容的和解式态度,终于让他看上去有点像个真正的企业家了。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他从前这样说。


唉,倘若不是为了解释,谁又会开发布会呢?


这不仅让我想起前面的文里写到的新年主题,“打开”。


彪悍的人生,恰恰是用表达和解释来打开自己啊。




1


那个钻进眼睛里的

重度强迫症患者


  


小时候,在那个娱乐项目极其单一的年代,我最早形成的一个爱好,就是画画。


以至于每次家里来了小孩,母亲都会召唤我出来给他们画小人。


“快别闹了,你哥画孙悟空可像了,过来看他画画”。


所以我印象里总有比我小的孩子拿着皱巴巴的纸和铅笔,跑到我跟前让我画孙悟空和梁山好汉。


回想起来,那时候的创作热情简直高涨到不可思议,根据书里的描述,完全凭空想象发挥,作业本、墙面、教科书,但凡有点空隙的地方一概被我手起刀落,无一幸免,所以我后来跟朋友开玩笑说,我的童年啊,简直称得上劣迹斑斑。


到了高中,开始进入画室学艺术,接触素描、水粉和速写这些知识,原本自以为是凤毛麟角,结果一去发现竟然只是九牛一毛。


那时候,我画人物素描有个习惯,就是先画眼。


所以在我的画里,前半部分,你总能看到一个沉浸在眼睛里无法自拔的人,坐在一米见方的画板前极尽雕琢,直到一只栩栩如生的眼睛跃然纸上。


然后我再根据眼睛去画其他部分,鼻子、人中、嘴巴、耳朵、脸的轮廓,一个一个的完成。




而结果往往是,几个小时以后,画板上一只精致漂亮的眼睛,却搭配了一整张歪歪扭扭的丑脸,看上去极其令人发指。


对此我很费解,于是请教我的素描老师,他教我一个方法,就是再画画时,每隔三分钟,就站起来,到一米之外的地方去检查自己画的内容。


按这个方法,我的绘画水平果然大有改观,后来我问老师其中的原理。


老师给我讲了一个概念,叫做“全局观”。


人的脸就是一个整体,你不从先从整体的光影和框架去塑造,直接就钻进眼睛里,画出来的东西能好看吗?


让你每次站到一米之外的地方看,是希望你随时保持“全局观”,而不是一个只会钻进眼睛里的偏执狂。


不可思议,这个一米见方的画板里,简直装满了我最初的世界观。


2


搭机器还是造零件

这是个问题


  


对于创业的理解,我跟一个朋友的观点比较类似,用八个字概括,就是“扎进事里,美好自来”。


大概的意思是,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件别人交到我们手里的事,资源和认可自然会接踵而至,而不是做什么事情都面目狰狞地先盯着钱。


基于这个观点,我度过了很长一段“悠闲的忙碌期”,简单来说,就是很忙碌,但非常快乐。


之前我说过,比起创业者,我更喜欢创作者这个角色。


说起来真挺可笑,我从来没觉得我在做一个生意,甚至不觉得我是一个会做生意的人。


其实我最喜欢的事,就像小时候那个爱画画的小朋友一样,跟小伙伴们一起创作设计,写点文章,做做策划什么的,顺便赚点钱,这样就足够令我开心了。


坦诚一点说,我是个没什么野心的人,最多有点初心,那就是在有限的年华里,穷尽自己的那点才华,安安静静的创造一点自己喜欢的事情,如此而已。




但随着客户数量日益增多,客户质量也渐渐提高,这个过程里我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如果再继续这种“悠闲的忙碌”状态,我就变成了那个画画钻进眼睛里的偏执狂。


我开始意识到,当底层思维框架出了问题,即便我再努力,这种“扎进去”的做法,可以帮到的创业者,依然是有限的。


想起之前一个朋友分享的创业观点。

“创业是造一台机器,而不是造一个零件。”


是啊,想要帮助更多中小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靠几个零件怎么能做到呢?


无论这个零件多么精致,它都像画板上那只漂亮的眼睛,孤零零的,于整幅画的颜值毫无帮助。


你看,大多数时候,人的所谓改变或成长,不一定都源于规划,更多是来自被需要。


为了满足别人对你的需要,你不断努力改变自己,而改变的程度,则源于你被需要的程度。


所以为了那些需要我的人,

这一次,我想画一张完整的脸,

做一个不扎进事里的人...


3


继续被生活设计

或是跟我一起设计未来


  



说到“打开”这个主题,其实从去年就已经开始了。


比较让我开心的一个打开方式,就是城市合伙人计划,我有幸结识了几个非常志同道合的好朋友。


大家身处不同的城市,有着不同的人脉和资源,但因为这个计划大家产生了合作与联系,互相汲取能量,也都赚到了不菲的利润。


而原本偏安一隅的我,也有幸因此接触了一些不同城市的人和项目,所以这是一件让我感到非常开心的事情。


除了城市合伙人计划,在《致我的99个合伙人》这篇文章里,我还为甲方和一些拥有好产品的创业者设定了“造物研究所”这个打开窗口,相信新的一年也会有很多有趣的事情因此发生。


如果说城市合伙人和造物研究所是对外打开窗口,那么我想,这篇文章应该向内打开。


向那些跟我一样,热爱创意事业,喜欢踏踏实实“扎进事里”的创作者们打开。


相比于机器,我还是愿意把创业当成画一幅画。


嗯,这样就轻松多了。




如果创业是画一幅画,那么我想我会是那只看上去还不是特别难看的眼睛。


我是个比较喜欢思考与规划的人,也算得上善于发现和创造不同,最重要的是,我的脑子里总不定期地跳出各种奇葩的想法。


从这几年的经历来看,至少在大方向上,我应该不会走错路。


当然,除了诸如“画画喜欢先从眼睛开始”,我的缺点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赘述,毕竟公众平台,这点羞耻心我还是有的。


所以现在我的意图就很明显了,为这家奇葩的设计公司,找到一群更靠谱的人。


比如,

善于组织谋划闻鸡起舞的理想主义怪蜀黍,

浑身都是创作细菌的深度强迫症患者,

才华无处安放笔下如有发动机的中二自闭青年,

手眼通天情商超载见谁都想BB两句的市场经济社会人

...


总之,你不一定非要成为那个万里挑一的“人杰”,但我希望你至少是一个诚恳温暖的“人”。


那么,我能给你的是什么呢?


一份高举着认知IP旗帜裸奔的奇葩设计公司股权?

一堆看上去总也做不完的创意项目?

一些一直默默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好客户?

或者那句最欠打的鸡汤式口号,

一个伟大的梦想?

...


你继续猜,或者扫描下方的二维码跟我聊一下。



  


方舟的周记

小赵先生




往期推荐

 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 我为什么对设计行业充满信心? 

《 好的设计,是抄出来的 

那些为你而走心的好文字





上海舟品牌

手机:15600028861

微信:fangzhoushuo
微信公众号:方舟设计(id:fangzhoudao)
站酷案例:方舟设计
古田路9号:方舟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上海舟品牌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上海舟品牌的完整链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