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 0002 8861
沟通黑洞:当你说的话,我再也听不懂...
©
小赵先生 | 文
观点 /方法论 /2019-03-11


如果对我不满

请一定要说出来

反正我也不改,你别憋出病来

...

Wonderful Tonight方大同 - Timeless 可啦思刻



本文预计  3220 字,预计阅读时间 8 分钟


前几天父亲身体微恙,回乡探视期间遇到表弟,聊到他的工作问题,其就如打开了话匣子,看上去有满腹的委屈无可诉说,言谈间颇多埋怨,于是我们就顺着这个话题聊了下去 …


1


因为升职而

引发的一系列烦恼


  


表弟在我们老家的一个制造公司工作,之前因为工作出色,被提拔为一个管理着十几个人的主管,他作风干练,很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经过一段时间,终于又被安排到一个更高的职位。


不一样的是,这个新工作偏文职,用表弟的话说,新工作对于他,好比“张飞绣花”,对于擅长带兵打仗的他,突然整日面对起堆积如山的资料,一时间不免头大。


“这也就算了,你知道我最无奈的是什么吗哥?”

表弟痛心疾首,“最关键的是,到了这个环境,我发现同事们说的话我越来越听不懂!”


“你不知道他哪句话是在夸你,哪句话是在损你,譬如说吧,即便要批评,他也一定会拐着弯的换个套路跟你说,开始听不懂还以为是句好话,事后经常发现这话里竟然藏着针,要是不小心仔细一琢磨,嘿,这话是真tm难听,心里越想越难受,而后却又后悔莫及,再也找不到机会找补一下...”




我说,到了新环境,还是不要一开始就琢磨太多这方面的事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才是关键。


表弟气愤道,我又怎么能不努力,整个部门两个月都没干完的图纸,我去了三天就搞定了,结果不但没人夸我,反而冷嘲热讽的被抢白了一阵,我真是...


我一面听着表诉苦,脑子里一面浮现出以下这些零散的信息与符号:


老家、制造公司、传统企业框架、一个血气方刚充满理想主义的年轻大学生...


它们迅速在我脑海里勾勒出一张典型的传统职场画面。


一时间不仅思绪飘然...


2


你猜,

我想表达什么?


  


这些年在工作中多多少少也接触过一些偏传统的企业,给我的感觉,中国传统职场氛围最关键的一个文化,就是“隐晦”。


所谓隐晦,就是一种更微妙和婉转的处世和表达方式,说话做事八面玲珑滴水不漏,比较明确一点的说法就是,吃得开。


我之前做学习总结,对现代年轻人的关键能力框架的记录主要有三个重点:

第一,认知,

第二;影响力;

第三;规则掌控力。


其中,在规则掌控力下面,大概又可以细分为三个层级,自下而上分别是:


了解规则,适应规则,创造规则。




从前面的谈话来看,表弟至少是从规则这个纬度出了问题,在一个传统制度的环境内,不要说适应和创造规则,很显然,他都完全没有了解游戏规则。


在我们这个自古至今都崇尚制度和礼仪的国度,对规则的掌控能力确实不容忽视,毕竟我们身边太多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是来源于对规则掌控的炉火纯青了。


这导致规则文化被很多人视为一种至关重要的知识被拿来进修与参透,甚至很多人狂热到可以捧着类似的笔记和小说反复推敲乐此不疲。


所以你问我规则重要不重要?我说至关重要。


但你要问我传统体系下的“隐晦式文化”重不重要?

我想,不但不重要,反而会阻碍成长。


至于对目前这个年代的年轻人来说,这是糟粕,甚至毒害不浅。


3


感知真诚的方法在于

关键信息的可视化


  


去年我写过一篇文章,《谈事之前,麻烦您先撤掉这套油腻的功夫茶具》。


里面多少有一些对“隐晦式风气”的抨击,当时在自媒体上的评论褒贬不一,大家几乎各成一派,然而时隔一年,我对这个观点却越发坚定了。


去年底我给今年定的主题是“打开”,比较官方一点的说法是“开放象限”。


我想,在这个时代,“打开”是一个年轻人最宝贵的品质,它几乎贯穿了认知、影响力和规则这三大能力体系之间。


这是一个什么年代?我的理解,这是一个节奏和价值输出空前碎片和高频的时代,只有最大程度的打开,才能最大程度的收获,反之一定会最大程度的失去。


打开思维,收获认知;打开心扉,收获倾听;打开自我,收获信任...


打开是什么?它意味着一种坦诚和通透。


拿沟通来说,我们对一个人的打开程度几乎从一开始就决定了我们之间的信任指数。




小时候我外公说过一个玩笑话,我印象一直深刻。


“如果你在路上遇见一个熟人,你问他,去哪啊?他模棱两可的回答你,比如:去南边!那么你就别理他转身就走。如果他问你去哪,你也回答,去南边!”


这句玩笑看起来无足轻重,其实里面就蕴含了“打开”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成年人,无论交友还是共事,真诚大于一切套路。


人家为什么把心和事托付给你?


因为你面对人家的时候毫无隐瞒,最大程度的打开了自己,你把自己的关键信息可视化,你让对方觉得可靠与真诚。


关键信息可视化,放在工作中,差不多就是网上广为传播的那句: “凡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体系内的规则我不懂,如果是创业做产品,整个团队的沟通如果做不到“打开”和信息可视化,凡事都要讲究“隐晦式套路”,说话基本靠猜。那么这件事的价值输出和执行效率一定会受影响。


你连自己的心扉都不愿打开,怎么可能获得别人的信任?




4


打开沟通黑洞的

神奇钥匙


  


跟“开放象限”相反的一个词,是罗振宇在节目里说过的一个概念,叫作”沟通黑洞“。


大意是,不管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学会恰当和主动地表达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现在很多人都喜欢用一种类似“倔强的沉默”去表达自己的立场和情绪,这就叫“沟通黑洞”。


中国有句古话,叫“打开天窗说亮话”。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很多事情,都是由于沟通黑洞造成的认知误差,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误会”和“别扭”。


其实影响力泛滥的世界,时间宝贵,面对值得珍惜的朋友,来不得半点矫情。


你这望穿秋水地跟林黛玉一样傲娇了一个星期,人家那边还不知道哪的事呢,这不是折磨自己吗?


由此看一部红楼梦,满书都是沟通黑洞,简直徒增烦恼,索然无味。




所以为什么成年人的世界总喜欢用喝酒来促进感情?


就是因为酒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打破“沟通黑洞”的魔咒,无论日常多么内向和斯文的人,总能酒后吐真言,多少误会和别扭总能在豪饮壮语后烟消云散,

由此看江小白的社交式营销火了不是没有道理。


最后突然想起郭德纲的一句话,甚觉有趣,各位共勉。


“如果对我不满,请一定要说出来,反正我也不改,你别憋出病来。”


5


成功的人

我认为你们富有应得


  


我热爱创意人这个角色,除了它充满创造性之外,还能在工作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创业者。


为什么?因为几乎每一个跟我们有沟通的创业者,身上都有一个极大的共性,就是“通透”。


这种通透,就是一种从头到脚你都感觉舒服与顺畅的交往方式。


通透一定来源于对自身最大程度的打开,那些可视化的诉求和信息,让人感觉清晰干净:


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在做什么事情?我遇到了什么问题?我需要你帮助我做点什么?我可以给予你什么?我期待在什么时间内达到什么效果?…


这些梦想家,在自由的市场环境下最大程度的舒展和打开了自己,同时也在这个社会上最大程度的获得了信任、帮助、理解、认可与财富。


坦白讲,我认为他们富有应得。




所以聊到最后,当表弟传达他想离开体制试着创业的时候,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支持他。


因为我的理解是,一个月几千块的工作并不难找,但“打开”自己的能力确是必生难得的一种修为。


一个充满热情的年轻人,在本应学着打开的年龄,如果一头扎进制度内苦修如何“隐晦”,这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消耗。


  


自从确定了“打开”这个主题,开年后至今我一直专注于三件事。


第一,立项,把之前要做的项目从创意备忘录里筛选出来,制定工作计划。

第二,找人,根据项目性质找到合适与靠谱的人,价值观要一致。

第三,分钱,把至少70%的利润分给找到的人。


自从按照这简单的三板斧慢慢“打开”自己以后,我似乎真的发现了一个豁然开朗的新世界,很多之前看来很难突破的事情也迎刃而解。


所以这篇文章除了跟大家分享开放象限的心得之外,同时也需要大家帮个小忙。


我想在济南做一个设计分公司,主要为老家山东的一些企业做品牌服务,因我个人原因不能常驻,所以目前需要找到几个靠谱的创意合伙人,有认识的同学可以帮忙推荐,不然也帮我转发一下这篇文章。


转发的截图发至公众号,我都送一本曾经让我受益匪浅(一周内业绩翻倍这么浮夸的话我实在不好意思直接说)的营销电子书。


谢谢你们这些富有应得的人。



  


方舟的周记

小赵先生




往期推荐

 工匠精神到底是不是一句空话?

《 我为什么对设计行业充满信心? 

《 好的设计,是抄出来的 

那些为你而走心的好文字





上海舟品牌

手机:15600028861

微信:fangzhoushuo
微信公众号:方舟设计(id:fangzhoudao)
站酷案例:方舟设计
古田路9号:方舟设计

版权声明:
本文系上海舟品牌原创内容,如需转载请注明编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上海舟品牌的完整链接,谢谢!